病例匹配-公卫执业医师技能考试
2018-03-30 13:51:10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张银合博士携全体优秀老师助大家考试顺利通过!
病例匹配是公卫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二站病例分析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为广大考生整理如下,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匹配(matching)或称配比,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如以年龄做匹配因 素,使两组在年龄构成上类似或一样,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在分析比较两组资料时,可避免由于两组年龄构成的差别对疾病和因素关系的影响,从而更真实地反映 研究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匹配分为频数匹配与个体匹配。
(1)频数匹配(frequency matching):
明确或估计出匹配变量每一层的病例数,然后从备选对照中选择对照,直至达到每层所要求的数目,不一定要求绝对数相等,重要的是比例相同。例如,病例组中男女各半,则对照组中也应一样。
(2)个体匹配(individual matching):
即以病例和对照个体为单位进行匹配。1:1匹配,为每一个病例配一名对照,又称配对(pair matching),1:2、1:3、…、1:R匹配时,直接称为匹配。
定量指标一般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匹配。例如年龄匹配,病例为50~59岁组,则对照亦应为50~59岁组。或者要求对照在±2岁、±3岁或±5岁等范围内匹配,如要求对照与病例的年龄之差在±3岁之内,则一个39岁的病例,其对照的年龄应当在36~42岁之间。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采用匹配的目的,首先在于提高研究效率,增加分析指标的精确度(即可信区间变窄)。其次在于控制混杂因素的作用。匹配的特征或变量必须是已知的混杂因子,或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为混杂因子,否则不应匹配。
匹配的同时也增加了选择对照的难度。而且一旦对某个因素做了匹配,我们将不能再分析该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也不能充分分析它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把 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徒然丢失信息,增加工作难度,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结果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这种情况称为匹配过 头(over-matching),应当注意避免。一般除性别、年龄之外,对其他因素是否进行匹配,须持慎重态度,以防止匹配过头,徒增费用和难度。
「国家医考网www.www.sprjinghuaqi.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病例匹配是公卫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二站病例分析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为广大考生整理如下,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匹配(matching)或称配比,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如以年龄做匹配因 素,使两组在年龄构成上类似或一样,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在分析比较两组资料时,可避免由于两组年龄构成的差别对疾病和因素关系的影响,从而更真实地反映 研究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匹配分为频数匹配与个体匹配。
(1)频数匹配(frequency matching):
明确或估计出匹配变量每一层的病例数,然后从备选对照中选择对照,直至达到每层所要求的数目,不一定要求绝对数相等,重要的是比例相同。例如,病例组中男女各半,则对照组中也应一样。
(2)个体匹配(individual matching):
即以病例和对照个体为单位进行匹配。1:1匹配,为每一个病例配一名对照,又称配对(pair matching),1:2、1:3、…、1:R匹配时,直接称为匹配。
定量指标一般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匹配。例如年龄匹配,病例为50~59岁组,则对照亦应为50~59岁组。或者要求对照在±2岁、±3岁或±5岁等范围内匹配,如要求对照与病例的年龄之差在±3岁之内,则一个39岁的病例,其对照的年龄应当在36~42岁之间。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采用匹配的目的,首先在于提高研究效率,增加分析指标的精确度(即可信区间变窄)。其次在于控制混杂因素的作用。匹配的特征或变量必须是已知的混杂因子,或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为混杂因子,否则不应匹配。
匹配的同时也增加了选择对照的难度。而且一旦对某个因素做了匹配,我们将不能再分析该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也不能充分分析它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把 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徒然丢失信息,增加工作难度,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结果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这种情况称为匹配过 头(over-matching),应当注意避免。一般除性别、年龄之外,对其他因素是否进行匹配,须持慎重态度,以防止匹配过头,徒增费用和难度。
「国家医考网www.www.sprjinghuaqi.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